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朱乾若的挽诗,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白头归已晚,索莫感离群"写作者自己年迈时才归乡,孤独地感受着失去朋友的痛苦。"白头"暗示作者已老,"索莫"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孤寂凄凉的心境。
颔联"昨岁犹过我,今朝又哭君"用时间对比突出生死无常。去年朋友还来拜访,今天却要为他哭丧,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颈联"恍疑神理接,不谓死生分"写作者恍惚间觉得还能与亡友精神相通,没想到转眼就阴阳两隔。这种错觉更凸显了失去挚友的痛楚。
尾联"孰是辞无愧,来题有道坟"是点睛之笔。作者自问谁能问心无愧地来悼念?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为这位有德行的朋友题写墓志。这既是对亡友品格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通过回忆、错觉、自问等手法,将失去知己的悲痛和对友情的珍重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的深厚情谊。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