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娱书斋

李侯平生无他好,眼中黄卷常自娱。
明窗危坐对贤圣,鼓吹不可一日无。
欣然会意便忘食,心醉何止勤三余。
几年携家避盗寇,尚得戏彩乘潘舆。
摄官江外有何好,阔步日边真良图。
试求假直亦不恶,他年不减行秘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主人公李侯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展现了他对知识和精神世界的热爱。李侯一生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唯独钟情于读书,常常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他在明亮的窗前端正地坐着,面对贤圣的教诲,仿佛每天都在与智者对话,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让他无法割舍。

李侯对知识的渴求如此强烈,以至于一旦领悟到书中的深意,便会忘记吃饭,完全沉醉其中。这种对学问的痴迷,远超过一般人仅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程度。即便在动荡的年代,他带着家人躲避盗贼,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享受阅读的乐趣。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李侯在江外担任官职,虽然生活条件不算优越,但他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向往着更高远的目标,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暂时只是借用官职,他也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因为在他看来,未来的成就不减于那些真正的高官显贵。

这首诗词的核心在于表达李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无限热爱。他不在乎物质生活的贫乏,而是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这种对学问的虔诚和专注,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只要心中有追求,就能在精神上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吴可

建康人,字思道。原名默。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尝以诗谒苏轼、刘安世,得二人称勉。为蔡绦所用,又出入梁师成之门。累官至团练使。宣和末避战乱辞官,责授武节大夫致仕。有诗名,兼长于词。主张学诗当以杜甫为体,以苏轼、黄庭坚为用。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