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二咏 其一 典衣

青镜流年始觉衰,今年避债更无台。
可知子敬家中物,新付长生库里来。
半为闺人偿药券(时朱姬病甚危),不愁老子乏诗材。
敝裘无恙还留在,好待春温腊底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岁暮二咏 其一 典衣》写的是年末穷困、不得不典当衣物换钱的窘境,但诗人用幽默豁达的态度化解了生活的苦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开头两句
"青镜流年始觉衰"——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今年避债更无台"——年底要躲债,连个藏身的高台都没有。这两句用自嘲口吻,说岁月无情+穷得无处可逃,画面感很强,像在吐槽自己。

2. 中间四句
诗人用典故和双关语化解愁苦:
- "子敬"(三国人物)家当进了当铺(长生库),暗示自己典当衣物
- 当衣服的钱一半给重病的妻子买药,但"不愁老子乏诗材"——虽然穷,反而觉得这种经历能写成好诗。这里"老子"是自称,带着痞气的洒脱,苦中作乐。

3. 最后两句
"破皮袄没舍得当,留着等过年穿"——明明很心酸,却说"无恙""好待春温",像在安慰自己:衣服还在,春天来了就能穿。这种隐忍的温暖特别打动人。

全诗精髓
诗人把典当衣服养家、妻子病重这些苦难,用轻松的语气写出来,甚至把穷困当作写诗的素材。最妙的是结尾——留下破袄等春天,既现实又充满希望。这种"笑着流泪"的态度,比直接哭穷更让人共鸣,普通人面对生活压力时,也能从中获得力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