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的故事,但重点不在战争场面,而是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人才需要培养和重用。
前两句"鼓噪奔牛亦壮哉,一城力挽众城回"用动态画面感展现火牛阵的震撼——被火点燃尾巴的牛群咆哮冲锋,田单凭借即墨一座孤城的力量,最终收复了齐国所有失地。这里"壮哉"二字既赞叹火牛阵的壮观,也暗含对田单胆识的钦佩。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成功背后的关键:"谁知辟士明封赏,即墨曾经培养来"。原来田单早年在即墨时就注重招揽贤士(辟士)、建立公平的封赏制度。正是这种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他在危难时刻能凝聚力量创造奇迹。
全诗最妙的是用"谁知"二字转折,把表面辉煌的战绩与深层的人才战略形成对比,告诉读者:任何惊天动地的成功,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与准备。就像现代企业突然研发出的爆款产品,其实往往源于多年的人才储备和制度建设。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写法,让历史故事有了超越时代的启示意义。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