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其美联
苕霅钟灵,崛起岂无俊杰,溯自缔交瀛岛,建节申江,夙蒙徐孺子下榻倾谈,持急进以拥共和,生为千古,死为千古;
沪淞扼险,坐镇端赖贤豪,何竟功败垂成,祸遭不测,复抱陶先烈中弹遗恨,昭丹心而流碧血,东浙一人,西浙一人。
沪淞扼险,坐镇端赖贤豪,何竟功败垂成,祸遭不测,复抱陶先烈中弹遗恨,昭丹心而流碧血,东浙一人,西浙一人。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革命烈士陈其美的作品,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上联讲陈其美的生平功绩——他出身浙江苕溪霅水(代指湖州)的灵秀之地,是时代造就的豪杰。从日本留学结识志士(瀛岛),到在上海主持革命(申江),连徐孺子这样的名士(借指有识之士)都敬重他,与他畅谈国事。他一生激进推动共和事业,生死都堪称不朽。
下联写他的壮烈牺牲——上海(沪淞)是战略要地,需要他这样的贤能坐镇。可惜事业未成却突遭暗杀,重演了陶成章(革命先烈)被刺的悲剧。他的赤诚之心化作碧血丹心,无论浙江东部还是西部(东西浙),都难再找到他这样的人物。
全联通过对比手法:生前的奋斗与突然的牺牲、地理的灵秀与鲜血的悲壮、古今英雄的呼应,突显了陈其美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用"千古""一人"的重复强调,既歌颂他的历史地位,也暗含对失去英才的痛惜。典故如"下榻""碧血"的化用,让情感更厚重,但核心是表达对革命者赤胆忠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