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早开的梅花,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坚韧与思念的情感。
开头两句写梅花在寒冷中悄然开放:霜重风急的冬天,山城里突然发现一株提前绽放的梅花。这里用"暗自催"形容梅花仿佛被某种力量催促着提前开放,给人意外之感。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突显梅花特性:江南的春天刚到,枝头才泛绿,北方的大雁却已带来春讯。梅花清冷的影子在晨光中显得单薄,但它的精神却在严寒中愈发坚强。"肌粟冷"形容梅花花瓣像起鸡皮疙瘩般在寒冷中颤抖,却依然坚持绽放。
最后两句转入人情:老朋友最近约我去山里赏梅,我们可以对着梅花饮酒,寄托彼此的思念。这里把梅花作为友情的见证,寒梅与热酒形成温暖对比。
全诗通过早梅这个意象,既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最妙的是把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自然融合,梅花不仅是风景,更是情感的纽带。语言上善用"霜白""清影"等简洁意象,读来清新又富有深意。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