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樽酒行(七月三十)
前有一樽酒,万事皆浮华。
夏云暮结如炉光,霞飞万丈烙千家。
皆云此非饮酌时,安知我兴狂能誇。
左把琥珀盏,右执东平瓜。
世俗颇如井绳转,我意辘轳难减加。
思王十千斗酒不为多,舜卿一卷亦滂沱。
君看华宴落星斗,安识野老两相过。
壶漫击,咄休书,停玉箸,听吾歌。
天外月,身外波,圆复缺,去无讹。
子以此生之浮沤,安能制汤汤之长河。
穴久备,锸常磨,今为客,明谁何?
一抔土,无今古,迟汝之子孙,葬汝之父祖。
昆仑鹤觞不曾灭,糟丘百载累屋宇。
生为执陶者,死为陶者有。
声名富贵草头露,我将与苍茫元气而同久。
夏云暮结如炉光,霞飞万丈烙千家。
皆云此非饮酌时,安知我兴狂能誇。
左把琥珀盏,右执东平瓜。
世俗颇如井绳转,我意辘轳难减加。
思王十千斗酒不为多,舜卿一卷亦滂沱。
君看华宴落星斗,安识野老两相过。
壶漫击,咄休书,停玉箸,听吾歌。
天外月,身外波,圆复缺,去无讹。
子以此生之浮沤,安能制汤汤之长河。
穴久备,锸常磨,今为客,明谁何?
一抔土,无今古,迟汝之子孙,葬汝之父祖。
昆仑鹤觞不曾灭,糟丘百载累屋宇。
生为执陶者,死为陶者有。
声名富贵草头露,我将与苍茫元气而同久。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酒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看透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开头,诗人手持美酒,感叹世间万物都如浮云般虚幻。夏天的云彩在夕阳下如火炉般闪耀,霞光万丈,仿佛烙印在千家万户。然而,诗人却认为,此时此刻正是饮酒的好时机,因为他内心充满了豪情与自信。
接着,诗人手持酒杯,吃着东平瓜,感叹世俗如同井绳般不断旋转,而他的心意却像辘轳一样,难以增减。他提到了历史上的诗人思王和舜卿,认为他们的豪饮和才华都令人赞叹。然而,诗人却更欣赏野老之间的简单相遇,而非华宴上的繁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敲击酒壶,停下筷子,唱起歌来。他观察到月亮在天外,波浪在身外,圆缺交替,去留无痕。诗人认为,人生如同浮沤(水泡),无法掌控那奔流不息的长河。他提到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坟墓,随时可能离去,而身后的事情,如子孙的赡养、祖辈的安葬,都已不再重要。
最后,诗人提到昆仑山上的仙酒从未消失,而人间的酒糟却堆积如山。他认为,生时是制作陶器的人,死后也会成为陶器的一部分。声名富贵如同草上的露水,转瞬即逝,而他将与宇宙的元气共存,永世长存。
这首诗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和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他的豪放与超脱,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