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江畔的宁静美景,充满光影交织的梦幻感。前两句以"长虹楼阁"倒映水中的壮阔画面开场,月光像被江水切成两片银箔闪闪发亮。诗人用"孤蚌含珠"和"九龙抱珠"的比喻,把月光在水面的碎影写得既珍贵又神秘,仿佛整个夜晚都在守护这份美丽。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夜航体验:渔船灯火像火星跳进渔网,停泊时芦花如雪落满船舱。这些细节让画面突然鲜活起来,我们仿佛能听见船桨划水声,感受到芦花拂面的轻柔。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提到不远处的三江鲈鱼正肥,早霜已降,暗示这不仅是赏景之旅,更暗含对时令美食的期待,给静谧的夜景添了人间烟火气。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既有"九龙抱珠"的奇幻想象,又有"雪满船"的真实触感,把月光、江水、渔火、芦花这些寻常景物,编织成带着仙气的江南秋夜图。最有趣的是结尾突然提到鲈鱼,像精心拍摄的风景纪录片最后突然出现美食特写,让人会心一笑。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