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辞别尘世、归隐山林的情景,语言生动又充满禅意。
前两句用比喻刻画高僧的形象:"翻经岩电眼"说高僧读经时目光如岩石般坚定、闪电般锐利;"竖拂海潮音"描写他挥动拂尘时,声音像海潮般洪亮有力。这两个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这位僧人修为深厚、气度不凡。
中间四句写高僧的告别:他暂时收起能飞天的锡杖(僧人法器),坚决谢绝信众的布施。"忉忉""切切"两个叠词很有意思,既表现信众们菩萨般的虔诚挽留,也暗示高僧像慈祥老人般耐心解释,展现了他慈悲为怀又去意已决的心境。
最后两句最妙:明天他就要进山修行,城里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这里没有直接说"隐居",而是用"何处寻"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仿佛看到高僧飘然远去的背影,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特写高僧的法相庄严,拉到众人挽留的温馨场景,最后定格在空山独行的远景。通过这些画面,诗人让我们体会到真正的修行者不慕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