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卿应榴梦苏草堂卷子(时冯作苏诗合注)
少卿室冷无纤尘,颍滨翩然来叩门。
履声皇皇响空谷,欲前不前犹踯躅。
褰帘一笑霜满空,迎门次公立长公。
长身高冠貌奇古,七百年来觐诗祖。
邀公不入亦可思,一屋光𦦨皆公诗。
梦中自谓得所师,敬告欲续施元之。
公虽不言心巳可,来处仙云落如朵。
峨眉山月清可怜,半夕移挂高斋前。
来时不迎去何送,我谓非真亦非梦。
醒来急诣南头翁(谓翁阁学方纲),證以画象将毋同。
君不见少卿诗名满人海,梦里师公醒如在。
因君我亦念瓣香,太白楼前一江水。
履声皇皇响空谷,欲前不前犹踯躅。
褰帘一笑霜满空,迎门次公立长公。
长身高冠貌奇古,七百年来觐诗祖。
邀公不入亦可思,一屋光𦦨皆公诗。
梦中自谓得所师,敬告欲续施元之。
公虽不言心巳可,来处仙云落如朵。
峨眉山月清可怜,半夕移挂高斋前。
来时不迎去何送,我谓非真亦非梦。
醒来急诣南头翁(谓翁阁学方纲),證以画象将毋同。
君不见少卿诗名满人海,梦里师公醒如在。
因君我亦念瓣香,太白楼前一江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代学者冯应榴(字少卿)在梦中遇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奇妙经历,展现了文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梦境相遇(前12句):描写冯少卿在清冷的书房里,突然梦见苏东坡兄弟来访的奇幻场景。诗中用"颍滨翩然来叩门"写苏辙(号颍滨)先到,随后苏东坡(长公)也出现,两人都穿着古装("长身高冠貌奇古")。最动人的是"褰帘一笑霜满空"这句,写苏东坡掀开帘子时,仿佛有霜雪般的光芒充满房间。
2. 梦中对话(中间8句):写冯少卿在梦中想向苏东坡请教注释苏诗的问题("敬告欲续施元之"指续写宋代施元之的苏诗注解)。虽然苏东坡没说话,但点头默许("心已可"),随后在仙云缭绕中离去,只留下"峨眉山月"的清辉照在书斋前。
3. 梦醒求证(最后6句):写冯少卿醒来后急忙去找好友翁方纲(南头翁),用苏东坡画像验证梦中见到的形象。结尾处诗人由冯少卿的梦联想到自己对李白的敬仰,用"太白楼前一江水"作比,表达对先贤的永恒追慕。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文人雅趣写得生动有趣,梦中见偶像的设定很有想象力
- 通过"霜满空""仙云落如朵"等意象营造出梦幻氛围
- 结尾从冯少卿写到李白,把个人情感升华为文脉传承的主题
- 语言流畅自然,像"来时不迎去何送"这样的句子既通俗又意味深长
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尚友古人"的精神追求,把注解经典的学术工作,写得如同与先贤神交般风雅动人。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