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鳌诗(并引)
曹瞒举汉鼎,一目窥九州。
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
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
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
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
公今骑箕尾,笑谈阅千秋。
椿年亦细事,蚁梦轻封侯。
强侯公自出,矫矫亦此流。
作诗纪异事,誓将踵前脩。
愧乏大手笔,为公著嘉猷。
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
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
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
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
公今骑箕尾,笑谈阅千秋。
椿年亦细事,蚁梦轻封侯。
强侯公自出,矫矫亦此流。
作诗纪异事,誓将踵前脩。
愧乏大手笔,为公著嘉猷。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赞美了清献公(北宋名臣赵抃)的高尚品德,同时暗讽了曹操的霸道行为。
开头用曹操(曹瞒)的典故:曹操虽然权势滔天(举汉鼎、窥九州),但他欺负孤儿寡母(汉献帝),被世人唾骂。作者疑惑:像左慈这样的得道高人,为何要和曹操来往?这里用曹操反衬清献公的崇高。
接着重点夸赞清献公:
1. 品德远超曹操(盛德岂操俦)
2. 像琴鹤一样清高(两琴鹤是赵抃的标志性典故,传说他赴任只带一琴一鹤)
3. 看淡功名利禄(把封侯比作蚂蚁的梦)
4. 培养出优秀后代(强侯指赵抃子孙显贵)
最后作者自谦:想效仿先贤但文笔有限,只能写诗记录这些佳话。
全诗亮点:
- 用曹操的恶衬托清献公的善
- "琴鹤"意象生动体现清廉
- "蚁梦封侯"新颖比喻,表现淡泊名利
- 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生活化比喻
本质上是通过历史人物对比,倡导为官清廉、品德高尚的价值观。用大家熟悉的曹操做反面教材,让说理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