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场景,核心意象是"钟声"和"呼唤"。
前两句"须弥顶上声犹在,林浦山中簴久虚"形成对比:佛国圣山的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现实中山寺里的钟架早已空置。这里用"须弥山"代表理想中的佛国净土,"林浦山"则指代现实世界。
后两句"任是雪峰千五百,呼来喝散总由渠"最有意思:就算有千百座雪山(象征修行路上的艰难),但一声呼唤就能让它们消散,这个力量完全来自"渠"(指代本心或佛性)。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明:真正的修行不在外物,而在于内心的觉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钟声象征佛法真理,虚实相生
2. 通过"呼唤消散雪山"的想象,展现顿悟的力量
3. 最后点明一切修行根本在于自性(渠)
简单来说,这首诗告诉我们:真理不在远方的圣山,而在于每个人的本心;只要内心觉悟,再大的障碍也能瞬间化解。这种将深奥佛理融入日常景物的写法,正是禅诗的魅力所在。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