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述怀十三韵
痴云催暝早,坐觉泻幽淙。
院静无来雁,天阴绝吠尨。
薄寒初淅淅,孤烛自幢幢。
触迕愁难断(音短),峥嵘意未降。
畏途同历阪,残岁类奔泷。
入世憎高髻,浇胸漫满缸。
前尘青豆舍,旧梦碧油窗。
曲踊何烦百,吹篪信少双。
浮沈仍蠹简,浩荡想渔艭。
虚冒栖迟好,须安里俗哤。
朋欢违尺素,诗敌束空杠。
倦枕敧还醒,清钟远更撞。
几时深卜筑,绕户种鸡腔。
院静无来雁,天阴绝吠尨。
薄寒初淅淅,孤烛自幢幢。
触迕愁难断(音短),峥嵘意未降。
畏途同历阪,残岁类奔泷。
入世憎高髻,浇胸漫满缸。
前尘青豆舍,旧梦碧油窗。
曲踊何烦百,吹篪信少双。
浮沈仍蠹简,浩荡想渔艭。
虚冒栖迟好,须安里俗哤。
朋欢违尺素,诗敌束空杠。
倦枕敧还醒,清钟远更撞。
几时深卜筑,绕户种鸡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夜独坐时的复杂心绪,既有孤独寂寥,又有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营造出一种幽深朦胧的意境。
1. 雨夜孤坐,愁绪难解
诗的开头就点明了环境:阴云密布,天色早早暗下来,诗人独坐听雨,四周寂静无人,连大雁和狗吠声都听不到。微寒的雨淅淅沥沥,只有一盏孤烛摇曳,更添寂寥。
“愁难断”“意未降”直接表达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愁和内心的挣扎。
2. 人生坎坷,世道艰难
诗人用“畏途”“历阪”(险峻的山坡)比喻人生的艰难,用“奔泷”(急流)形容时光飞逝。他厌恶世俗的虚伪(“憎高髻”),只想借酒浇愁(“浇胸漫满缸”)。
3. 追忆往昔,旧梦难寻
“青豆舍”“碧油窗”是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可能是童年或某个宁静的时光。但如今,这些都已成过往,只剩怅惘。
“曲踊”“吹篪”暗指曾经的欢乐或志向,如今却无人共鸣(“信少双”)。
4. 矛盾与挣扎
诗人既想超脱世俗(“浮沈仍蠹简,浩荡想渔艭”),像渔夫一样自由漂泊,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须安里俗哤”)。
“朋欢违尺素,诗敌束空杠”则表达了与朋友疏远、诗才无人赏识的孤独。
5. 倦怠与希望
结尾处,诗人辗转难眠,远处的钟声更显夜的清冷。但他仍抱有一丝期待,希望有一天能隐居田园(“深卜筑”),过上与鸡犬为伴的宁静生活。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人在雨夜中的心理活动:孤独、怀旧、迷茫、挣扎,最后又透出一丝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如“孤烛”“急流”“渔舟”)和凝练的语言,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雨夜,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