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垄侧形家言尚有昭穆二穴因以昭穴葬亡妇而舍弟冢适被水漂遂迁葬于穆穴自此先垄已无隙地他日子姓不得更附葬并作此诗以为戒约暇日复课儿子等添种松百本作篱卫之庶几封殖之义云尔

忆从葬西原,子姓殊不少。
一辈课十株,佳柯已缭绕。
冬青女贞树,坟道藉以表。
东南离百步,沟水成曲沼。
春到上冢船,粼粼碧波小。
经营三十载,齿发惭已老。
无贻地下羞,吾行倘堪保。
十步依我祖,五步依吾亲。
料量松柏株,芟此荆与蓁。
石几清且修,藉以列俎尊。
吾弟近亦迁,庶免水啮坟(弟冢为水啮墓门爰迁袝穆穴)。
全家骨肉多,郁郁满墓门。
统计一室中,谁亡复谁存。
恒干有自来,吾以还二人。
逐臣西戌日,卜冢浑河源。
回头葱岭高,万仞瞰北原。
岂知蝼蚁微,竟荷天地全。
荷戈复归来,衣敝履亦穿。
得袝先垄旁,此事岂偶然。
愿既遂首邱,万念尽可捐。
所惭德未酬,以勖子与孙。
忆昔初结缡,白云溪畔室。
追随三十载,亦既衣翟茀。
一朝人事改,丹旐屋头设。
明明同命者,今日乃独活。
忍心奚若此,委彼在林樾。
翁姑岁时馈,地下冀修洁。
却待松有涛,吾行亦归骨。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族墓地、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告诫和期望。诗中充满了对家族历史的回顾、对生死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后辈的责任感。

首先,作者回忆了自己在西原安葬亲人的情景。家族墓地中,子子孙孙众多,每代人都会种下十棵树,如今这些树木已经茂盛环绕,冬青和女贞树点缀在坟道旁,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对祖先的尊敬。这反映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先人安息之地的精心维护。

接着,作者提到东南方向有一条弯曲的沟渠,春天时,上坟的船只划过碧波粼粼的水面。这一场景描绘了家族祭扫的温馨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作者感叹自己已经经营墓地三十载,如今已年迈,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他希望自己能够无愧于地下的先人,同时也对子孙后代提出了告诫,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维护家族的墓地。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家族墓地的布局。十步之外是自己的祖父,五步之外是自己的父亲。作者亲自打理墓地的松柏,清理荆棘,确保墓地整洁肃穆。他还提到自己弟弟的坟墓因为被水侵蚀而迁葬,家族成员几乎都安息在这里,墓地中充满了家族的记忆。作者感慨生死无常,家族中的成员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尚在人世,生死相隔,令人唏嘘。

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被贬到西北戍边,再到回归故乡,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他得以在家族墓地旁安葬亲人,这让他深感欣慰。他感叹自己能够回到故土,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愿望,心中再无其他牵挂。然而,他也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未能完全报答祖先的恩德,因此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努力,不辜负家族的期望。

最后,作者回忆起自己与妻子共同生活的岁月,从初婚到妻子去世,几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妻子已经长眠于松涛环绕的墓地中,等待着自己也有一天能够归骨于此。这段描写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诗中既有对生死的思考,也有对家族责任的担当,充满了深情与哲思。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