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交河道中》描绘了诗人在边疆交河地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壮阔的塞外风光,又暗含孤独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旅途场景:
诗人挥鞭赶路,太阳西斜,计算路程发现离三齐(山东一带,暗示中原故乡)并不算远。城外炊烟与锦绣般的原野交织,路边骑马的人追逐着轻快的马车。这里用"绣壤"形容田野的美丽,与"游骑""轻车"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边塞行旅图。
后四句转向深沉感慨:
百年古碑上的文字已被虫蛀蚀模糊(暗示历史沧桑),千里寒云连接着大雁飞过的沙丘(突出边疆苍凉)。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劝自己别听城头传来的北方胡乐(朔管),因为这会让人更觉漂泊天涯的孤独。
诗的魅力在于对比:
1. 空间对比:近处人烟与千里寒云的画面切换,展现边疆既有人间烟火又有荒凉之景。
2. 情感对比:表面写旅途风光,实则通过"古碣虫字""雁沙""朔管"等意象,流露对中原的思念。
3. 动静结合:游骑轻车的动态与古碣寒云的静态相映,让画面更有层次。
诗人没有直接说"想家",而是通过劝自己"莫听朔管"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他故作豁达背后的乡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诗的动人之处。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