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西湖边"霜月轩"赏景的闲适画面,充满文人雅趣。
开篇先交代地点:华丽的亭子朝南敞开,正对着湖上的船只。这里"有客"(指诗人自己)整夜弹琴唱歌不愿入睡,暗示被美景陶醉。接着用"枫叶飘落""吴江霜寒"点明这是深秋时节,而"潮水上涨""月亮正圆"则勾勒出静谧的湖面夜景。
五六句转入内心感受:吟诗时觉得清冷的月光仿佛渗入肺腑,想要抒发胸臆时又感觉与天地间的清爽气息相连。最后以行动作结:门外不知有多少梅花树,诗人拄着藜杖踏着月光影子,要去寻访"逋仙"(指隐居的林逋,以爱梅著称),这个结尾既呼应开头的"不眠",又留下寻梅访隐的余韵。
全诗妙在将实景(轩、湖、枫、月)与虚境(琴歌、襟怀、仙踪)自然交融,通过"霜""月""梅"等意象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意境,展现了文人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诗中"踏影"二字尤为生动,月光下人影相随的画面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