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老亭诗
谁能名醒老,阳明独名之。
醒老何以名,举世醉如泥。
大醉天地昏,小醉丧威仪。
安得独醒者,哺糟啜其醨。
一醒撤人机,再醒撤天机。
天人既已撤,天地同无为。
天岂去此哉,先训有家遗。
种秫不种林,秫解忘忧时。
醒老何以名,举世醉如泥。
大醉天地昏,小醉丧威仪。
安得独醒者,哺糟啜其醨。
一醒撤人机,再醒撤天机。
天人既已撤,天地同无为。
天岂去此哉,先训有家遗。
种秫不种林,秫解忘忧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醒老亭诗》通过对比“醒”与“醉”,探讨了人生境界的不同层次。诗人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处于“醉”的状态,而“醒”的境界则是一种超脱与智慧。
首先,诗人提到“阳明独名之”,意思是只有像王阳明这样的智者才能真正理解“醒”的含义。接着,诗人用“举世醉如泥”来形容大多数人沉浸在世俗的欲望和迷惘中,失去了清醒的头脑。
诗人进一步解释了“醉”的危害:大醉会让天地变得昏暗,小醉则会让人失去应有的尊严和礼仪。相比之下,“醒”则是一种超脱的状态,能够让人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醒撤人机,再醒撤天机”这两句诗,诗人用“人机”和“天机”来比喻世俗的机巧和天道的奥秘。通过“醒”,人能够逐渐摆脱这些外在的干扰,最终达到与天地合一的“无为”境界。
最后,诗人用“种秫不种林”来比喻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求复杂的物质享受。秫是酿酒的材料,诗人指出,与其沉迷于酒醉,不如选择能够忘忧的简单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醒”与“醉”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简单生活的向往。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