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孤独与伤感。前两句用"青女撒霜"和"黄花沾露"的生动画面,既点明深秋时节的清冷,又以鲜亮的菊花反衬出生命的活力。然而紧接着笔锋一转,用"伊人已逝"道出物是人非的悲凉——眼前美景依旧,但思念的人已经不在了。
中间四句直抒胸臆:"抚事真疑梦"写出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登高泪迸泉"用夸张的比喻,让读者看到诗人泪如泉涌的悲痛;"关河重回首"的眺望动作,引出结尾"烟草夕阳天"的苍茫景象。这个收尾非常巧妙,用朦胧的烟霭、摇曳的野草和沉落的夕阳,把无形的哀愁化作了可见的画卷。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热闹中的孤独"——在重阳节这个本该团聚登高的日子,诗人却独自面对永恒的自然与无常的人生。霜露黄花越是鲜明美丽,就越反衬出失去至亲的痛楚。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悲伤显得更加深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