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泊舟时的孤寂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无望、漂泊在外的无奈与伤感。
开头两句写景:远处的大雁刚飞回来,枫叶已经干枯,一条小船独自停泊在傍晚的岸边。这里用"远雁"和"孤舟"两个意象,立刻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感受:淮河的水声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响亮,深秋的月光照得旅人浑身发冷。诗人说自己天性笨拙,对功名早已看淡,但四处漂泊的遭遇还是让他忍不住叹息。这里"月色秋深照客寒"特别生动,既是写实景,也暗指内心的凄凉。
最后两句点明愁绪:不是因为酒太淡才喝不醉,而是这些年实在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事。这种直白的表达反而更显心酸,说明诗人的忧愁已经深到借酒消愁都不管用的地步。
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通过秋夜、孤舟、寒月等意象,把一个失意文人漂泊在外的孤苦心境写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命般的平静哀愁,不是激烈的控诉,而是疲惫的叹息,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代读书人在功名路上挣扎的无奈。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