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有咏御史台榆槐竹柏诗元方狱庭无竹柏以菊梅易之余幽囚之所并无榆槐止有老柳二树其一已枯萎方供狱卒爨薪仍用来诗次韵之例赋孤柳四章 其一 次榆韵
双柳谁所栽,年年换新绿。
想当绸缪时,宁料刍楚束。
北株乃先萎,竟被金尅木。
其一似含悽,欲唱渭城曲。
我笑戏相语,保已良已足。
幸敷寻丈阴,庇及瞻乌屋。
想当绸缪时,宁料刍楚束。
北株乃先萎,竟被金尅木。
其一似含悽,欲唱渭城曲。
我笑戏相语,保已良已足。
幸敷寻丈阴,庇及瞻乌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监狱院子里两棵老柳树的命运,以及诗人触景生情的感慨。
前四句写柳树:不知道是谁栽下的两棵柳树,每年都会长出嫩绿的新叶。当年种树的人精心照料时,哪会想到这些树日后会生长在监狱里("刍楚束"指刑具,暗喻监狱环境)。
中间四句讲柳树的遭遇:北边那棵已经枯死,被狱卒当柴火烧了("金克木"用五行相克比喻斧头砍树)。剩下那棵孤零零的柳树,枝叶摆动像是在悲伤地唱着离别的歌("渭城曲"指送别曲)。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诗人苦中作乐地对柳树说,能保住性命已经很幸运了。幸好还有你这棵柳树投下一点阴凉,庇护着我这个像无家可归的乌鸦般的囚徒("瞻乌屋"比喻简陋的牢房)。
全诗通过柳树的命运,暗喻诗人自己的处境。用平凡的柳树写出深沉的人生感慨,把监狱生活的苦闷转化为幽默自嘲,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特别是把枯柳比作送别的歌者,把活柳比作庇护所,既形象又充满感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