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重游故地的场景,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一句"南渡吴家三冢寺"点明了地点——吴家三冢寺,暗示这里曾经是吴家的家族墓地或祠堂。用"南渡"二字,可能暗示诗人是从北方南下来到这里。
第二句"老僧死尽树重栽"通过对比手法,写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当年熟悉的老和尚都已去世,寺庙里的树木也被重新栽种过。这里透露出一种沧桑感。
第三句"绕廊行问无相识"写诗人绕着寺庙回廊行走,想找人叙旧,却发现没有认识的人了。这种孤独感为下句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认得冥真是旧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虽然人不在了,但诗人还是认出了"冥真"这个斋堂(可能是寺庙中某个房间的名字)。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心,就像我们回到多年未去的老地方,虽然一切都变了,但某个熟悉的角落还能唤起记忆。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寺庙、老僧、树木、回廊等具体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永恒主题。最妙的是结尾处那个被认出的旧斋,让整首诗的怀旧之情有了落脚点,既伤感又温暖。这种对故地重游的描写,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释云岫
释云岫(一二四二~一三二四),字云外,号方岩,俗姓李。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师事直翁,遍叩丛林名宿。初住慈溪之石门。历象山智门、明州天宁。继以三宗四维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元泰定元年卒,年八十三(《语录》附录东明慧日《哭云外老人》注)。为青原下十八世,直翁举禅师法嗣。有《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