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拘泥于形式的禅宗思想。
首先,诗中提到的“跛脚阿师,弄蹄驴子”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看似笨拙、不完美的修行者。这里的“跛脚”和“驴子”其实是在暗示,修行不在于外表的完美,而在于内心的真实和自然。修行者不需要刻意追求高深莫测的境界,而是应该像驴子一样,踏实地走在修行的路上。
接下来的“一字关徒费分疏,栗棘蓬恣情吞吐”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本质。所谓“一字关”可能指的是修行中的某个关键点,但作者认为,过于纠结于这些细节反而会浪费时间。修行者应该像“栗棘蓬”一样,自然地生长,不受外界干扰,随心所欲地吞吐天地之气。
“凌灭祖师禅,函盖乾坤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禅宗思想的超越。作者认为,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盲目追随祖师的教导,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修行者的心境应该像“函盖乾坤”一样,包容万物,无所不包。
“孤危不立自孤危,万仞雪崖丰骨露”则描绘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孤独和坚定。修行者虽然身处险境,但内心却坚定不移,像雪崖上的骨头一样,历经风霜而不倒。
最后,“十二峰前,斫额望汝。洞山佛无光,无你扪摸处,无你栖泊处”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修行者的期待和警示。修行者在前行的路上会遇到许多挑战和诱惑,但真正的修行者不会被这些外物所迷惑。佛法的光芒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存在于修行者的内心,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才能真正找到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思想: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和追求,而在于内心的真实和自然。修行者应该超越传统的束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最终找到内心的光明和归宿。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