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幼兰兄潮州

秋馆奄夕阴,近霜桂始华。晚秀有新妍,胜赏无世哗。

附物徇时美,切情寄幽遐。渚鸿违北栖,江鱼泳南嘉。

岭表迟高闻,吴趋独哀哇。苒苒年事别,苕苕旅望赊。

念予同怀暌,兴言行役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旅居他乡的孤独与思念,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动人。

开篇“秋馆奄夕阴,近霜桂始华”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图:旅舍笼罩在暮色中,寒霜将至,桂花初绽。这里用“奄夕阴”暗示时光流逝的惆怅,而“桂始华”则带来一丝生机,形成冷暖交织的意境。

“晚秀有新妍”四句展现诗人矛盾心境:既欣赏秋日独特的美景,又因身处异乡感到孤独。他像南飞的鸿雁、游动的江鱼一样漂泊,暗喻自己远离故土的处境。其中“附物徇时美”透露出随遇而安却难掩思乡的复杂心理。

后六句情感层层递进。“岭表迟高闻”写岭南消息闭塞,与繁华的吴地(“吴趋独哀哇”)形成对比。“苒苒”“苕苕”两个叠词,既写时光飞逝又写归途遥远,最后直抒胸臆:想到与兄长分隔两地,不禁为漂泊生涯叹息。

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鸿雁、游鱼等意象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诗人将季节变换与人生际遇巧妙结合,在清冷的秋意中寄托了对亲人的温暖思念,展现了唐代羁旅诗含蓄深婉的特质。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