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沈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鍊金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元丹丘的,赞美他隐居山林的高洁生活。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颇惬隐沦诺"):
李白先夸元丹丘出身好(紫云山是道教圣地),虽然生在世俗但保持了修道之人的品格。接着用一组登山涉水的画面,描写元丹丘云游四方的潇洒生活——他像大禹治水般探索山川,乘船渡海,登庐山霍山,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休息。这些描写都在说元丹丘实现了隐居的愿望,活得自由自在。

第二部分("三山旷幽期"到"顿觉世情薄"):
这里用对比手法:别人追求蓬莱仙山,元丹丘却满足于嵩山;别人沉迷世俗名利,他却远离喧嚣回归山林。李白特别称赞这位老友品德高尚("高义炳丹雘"用鲜艳颜料比喻人品耀眼),认为这种隐居生活比当官快活多了,让人看淡世俗人情。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
最有趣的是结尾,李白想象元丹丘的隐居生活充满童趣:他随手折桂枝,妻子喜欢骑凤凰,女儿追着仙鹤玩,全家人都像神仙一样快活。最后两句说他们一起炼丹求仙,其实是表达对这种家庭和睦、远离尘世的生活的向往。

全诗亮点:
1. 用"折芳桂""采兰若"等清新意象,把隐居生活写得浪漫有趣
2. "拙妻乘鸾""娇女飞鹤"的描写突破传统隐士诗套路,充满生活气息
3. 通过对比(仙山vs嵩山、朝市vs林湍)突出元丹丘的选择可贵
4. 李白把自己也写进诗中("吾亦采兰若"),表达对好友生活方式的认同

本质上这是首"点赞好友朋友圈"的诗,但李白写得气象开阔,把隐居写出了神仙漫游的奇幻感,又带着家常温馨,展现了他豪放性格中细腻的一面。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