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少宰学士黄焯星先生三首先生丁母艰未小祥而逝 其一

清华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载馀。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
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黄焯星的官员,他母亲去世不满一年("丁母艰未小祥"指守丧期未满周年),自己也不幸离世。

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生无常:
1. 前四句写黄先生生前的显赫——在皇宫附近办公(清华玉署),值班二十多年(入直承明),像明星般耀眼(台星明水镜),却突然如月亮被蟾蜍吞噬般离世(用"蟾蜍食月"的典故表死亡)。

2. 后四句写遗憾:本可升任高官(沙堤三公指宰相),满腹学问(藜阁万卷书用汉代刘向夜读典故)却成空。最后发出灵魂拷问:既然人生如打火石的火光般短暂(石火比喻短暂),为何不早点辞官归隐(焚鱼指烧掉官服)?

全诗亮点:
- 用"台星""卿月"等天文意象美化逝者
- "石火"的比喻生动展现生命脆弱
- 结尾反问引发读者对仕途与生命的思考

本质上是在说:再辉煌的人生也敌不过死亡,不如早点看开。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