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侄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奈何学父相陵。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宁曾。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

现代解析

这首《满庭芳 赠侄》是一位长辈写给侄子的劝诫诗,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核心思想
诗人以过来人身份告诉侄子:你现在觉得学习痛苦、当老师压力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是因为年轻时不够努力。但别灰心,只要踏实追求真才实学,终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走向成功。

逐段解析
1. 现状的困局
- 开头说侄子"非乐英材"(不是天生学霸),"业重"(学业压力大),像自己当年一样陷入"学父相陵"(和长辈较劲)的困境。
- 回忆过去"并无能"(没啥本事),现在当老师也因"身学浅"(学问浅)而害怕学生提问,像"踩薄冰"般紧张。

2. 错误的努力
- 提到侄子想当模范却"偏得人憎"(反而招人嫌),这种刻意的表现成了"羁绊"(束缚)。暗示急功近利反而阻碍进步。

3. 真正的出路
- 劝侄子"拂袖崇真"(甩开虚荣追求真学问),"访霞友云朋"(结交高洁的朋友)。
- 最后用"蓬莱路"比喻成功之路,说这条路虽然需要攀登,但有同伴相随,终会抵达。

诗的魅力
- 接地气的比喻:用"踩薄冰"形容教学压力,"霞友云朋"指良师益友,形象易懂。
- 长辈的温情:不直接批评,而是分享自己年轻时的不足("亘昔并无能"),让劝诫更易接受。
- 道家智慧:蓬莱、云霞等意象暗含道家思想,强调顺其自然、求真务实才能超脱困境。

对现代人的启示
诗中"追求表面模范反招人厌""真才实学才是出路"的观点,对今天焦虑的年轻人同样适用——与其内卷攀比,不如踏实提升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