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吴兴山中二首 其二

露下虫声杂,蓬门月色沉。
灯明人按剑,风急虎行林。
南国兵戈满,中原涕泪深。
裋衣挽不及,卧病北山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山中避难者的艰难生活和沉重心情。

前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紧张氛围:秋夜露水降下,虫鸣声此起彼伏,简陋的茅草屋外,月光都显得黯淡。屋内点着油灯的人手握宝剑戒备,窗外狂风呼啸,仿佛有猛虎穿行林间——这些描写既真实反映了山野夜间的危险环境,也暗喻着动荡时局下的危机四伏。

后四句直接抒发家国情怀:南方战火连天,中原百姓水深火热。诗人说自己连粗布衣服都来不及收拾完整(暗示逃难仓促),如今只能病卧在北山脚下。这里"裋衣挽不及"的细节特别打动人心,让人看到战乱中普通人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窘迫。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融合:既有"灯明人按剑"的警觉与刚毅,又有"卧病北山岑"的无奈与悲凉。诗人通过个人遭遇的小视角,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大苦难,让读者感受到战乱中知识分子的家国忧思与生存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