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望巴罗二山

叔元不冠椎两髽,萦青绾绿如堆鸦。
䰐鬖远望毛发古,日日惟闻餐暮霞。
吾家公远更清绝,带眼不穿衣不结。
好风吹袂任飘飖,夜夜惟闻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恶,不道农田布龟灼。
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犹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与令同忧。
急呼风马驾云车,二仙方觉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带,一见浮丘望尘拜。
便将凶岁变丰年,谈笑之间作霶霈。
油云虽出南北峰,开端实自浮丘翁。
浮丘诗家老仙伯,故知忧国愿年丰。
邦人一饱谁所赐,父应诏子兄诏弟。
若还此雨后五日,将见索汝枯鱼肆(明杨渊弘治《抚州府志》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喜雨望巴罗二山》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农田干旱的担忧和对雨水的期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首先,诗中描绘了两个人物:叔元和公远。叔元不戴帽子,头发蓬乱,看起来像个古代人,整天只知道欣赏晚霞;而公远则更加清高,衣着随意,每晚只顾赏月。这两人虽然生活悠闲,但诗人却指出,他们的行为并不能解决农田的干旱问题。农田龟裂,农民苦不堪言,而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愧疚。

接着,诗人通过对话和想象,引入了一位名叫浮丘的仙翁。浮丘仙翁听到农民的苦难后,立即行动起来,召唤风马云车,准备帮助人间降下甘霖。两位原本只顾自己享乐的仙人,也因为浮丘的介入而感到羞愧,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他们穿上整齐的衣冠,向浮丘行礼,最终在谈笑之间降下了大雨,解救了干旱的农田。

最后,诗人指出,这场雨虽然看似来自自然,但实际上是由浮丘仙翁的善心所引发的。浮丘仙翁作为诗人和仙人的代表,深知国家的忧患,愿为百姓带来丰收。诗人提醒人们,能够吃饱饭是谁的恩赐?是父兄的教诲和国家的关怀。如果没有这场雨,农田将彻底干涸,人们将面临饥荒。

整首诗词通过神话与现实结合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传达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通过仙人的转变,强调了每个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都应有所作为,而不是只顾个人享乐。诗词的核心在于呼吁人们关注民生,积极行动,共同为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贡献力量。

罗点

(1150—1194)抚州崇仁人,字春伯,号此庵。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为皇孙教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迁兵部尚书。光宗不朝重华宫,点与侍从同列奏请过宫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六十章。宁宗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卒谥文恭。有《奏议》、《书春秋孟子讲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