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让师汎湖看新柳

堤上无穷柳,春来那忍攀。
丝长初蘸水,绿浅不遮山。
烟态思前日,风情愧老颜。
阿师观物幻,相与棹舟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湖堤上柳树的美景,以及诗人与友人泛舟赏柳时的细腻感受。

前两句写堤上柳树繁茂,春天里柔嫩的柳条让人不忍心攀折。这里用"无穷"形容柳树之多,用"那忍"表达对新生柳枝的怜爱。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柳树的姿态:柳丝刚够到水面,嫩绿的叶子还遮不住远山。诗人看着如烟的柳姿,想起往日的时光,感叹自己容颜已老,不如春风中的柳枝那般有风情。这里"丝长初蘸水"的"蘸"字用得巧妙,仿佛柳枝在轻点水面;"绿浅不遮山"则展现了春天新叶的透亮感。

最后两句写同行的禅师看透万物变幻的本质,两人一起划船归去。这里的"观物幻"带有禅意,暗示美景终会消逝,不如以平常心对待。

全诗通过柳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淡淡感伤,但结尾的泛舟归去又透露出超然的心态。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把春天的气息、柳树的柔美、人生的感悟都融入短短八句中,读来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