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歙苏氏四贤楼①

倬彼司寇裔,诞自昆吾封。
桓桓起代郡,奕奕迁武功。
子卿奉汉使,亮节匈奴中。
龙庭归皓首,麟阁展芳容。
许公际时昌,遂为唐主佐。
摛藻埒张燕,陈谟赞机务。
皇宋举参知,承明奏辞赋。
厥胤守歙州,斯民覃慈慕。
曾是怀土思,何如眷仁里。
歙既蒙守恩,苏乃家于此。
述德发幽潜,登禋昭令美。
拓地构崇基,飞甍列疏绮。
绮楼一何峻,迥接岩云浮。
玉几挹群岫,萝轩俯双流。
佳气霭日夕,灵贶惠春秋。
子孙引勿替,复始宜公侯(玉几山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歙苏氏四贤楼》是一首赞颂苏氏家族功德的诗,通过讲述苏家四位贤人的故事,展现了这个家族的荣耀和影响力。整首诗语言优美,充满历史感和家族自豪感。

1. 开篇溯源
诗的开头追溯苏氏家族的起源,说他们是从古代昆吾(一个古老部落)分封而来的,后来在代郡(今河北一带)崛起,又迁到武功(今陕西一带)。这里用“倬彼”(显赫的)、“桓桓”(威武的)等词,强调家族历史悠久、地位崇高。

2. 四位贤人的故事
- 苏武(子卿):诗中提到他作为汉朝使者出使匈奴,坚守气节,即使头发白了也不屈服,最终荣耀归来,画像被挂在麒麟阁(汉代表彰功臣的地方)。
- 许公(可能指苏瑰):他是唐朝的重臣,文采堪比张说(唐代文学家),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朝政。
- 宋代苏氏官员:诗中提到宋朝时苏家有人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级别的高官),在朝廷中展现才华。
- 歙州太守:苏家后代有人担任歙州(今安徽歙县)的地方官,深受百姓爱戴,因此苏家在此定居。

3. 建楼的意义
诗中提到苏家在歙州建了一座高楼(四贤楼),用来纪念家族先贤。这座楼建在高处,仿佛能触摸云彩(“迥接岩云浮”),从楼上可以俯瞰山水(“玉几挹群岫,萝轩俯双流”),景色非常壮丽。这里用“佳气霭日夕”(早晚祥云缭绕)、“灵贶惠春秋”(神灵保佑四季平安)等词,形容这座楼充满祥瑞之气。

4. 结尾祝福
最后,诗人祝愿苏家子孙后代能继承先祖的荣耀,继续兴旺发达(“子孙引勿替,复始宜公侯”),希望家族能像公侯一样显赫长久。

这首诗的魅力
- 历史感:通过四位贤人的故事,把苏家的荣耀串联起来,让人感受到一个家族的传承。
- 画面感:对四贤楼的描写非常生动,比如“飞甍列疏绮”(飞檐像展开的绸缎)、“萝轩俯双流”(藤萝掩映的窗户俯瞰两条河流),读起来仿佛能看到那座楼的壮丽景色。
- 情感真挚:整首诗充满对家族的赞美和祝福,能感受到作者对苏家的敬仰之情。

总结:这首诗就像一篇“家族史诗”,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苏家的辉煌历史,同时通过描写四贤楼,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读起来既像听历史故事,又像欣赏一幅山水画,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家族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