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卓锡泉

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
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
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
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
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
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
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卓锡泉边修行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清净超脱的精神境界。

开篇说高僧懂得大地的脉络,选择在这里驻锡修行。他在这片神仙般的园地中,敲打出清冽如美玉的泉水。这里的泉水纯净得可以给仙鹤饮用,而高僧的法杖早已化作飞龙远去。

泉水边的岁月静好,无论寒来暑往,池水始终不干不溢。周围的树木山石都因泉水滋润而生机勃勃,修行人取水也很方便,想用多少就取多少。池边不需要打水的绳索,因为翠竹自然弯垂引水。

诗人看到这清泉,感到内心的干渴和尘埃都被洗净,十分惬意。他用泉水洗耳听松涛,漱口品山色,还想带一壶回去净化世间的浊气。最后诗人惭愧地表示,自己不如山中修行人,能够四季都享用这清泉。

全诗通过清泉这个意象,展现了修行生活的纯净与自在。泉水象征着清净无染的心境,也代表着能够滋养万物的慈悲。诗人用生动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这种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普度众生的愿望。

留元崇

留元崇,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筠子,正孙。以荫仕,尝为广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至罗浮山游(《罗浮山志会编》卷六)。宁宗嘉定间通判兴化军(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四)。事见《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传》附。今录诗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