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张公的官员,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展现了他去世后留下的痕迹和人们的怀念。
前两句“无事空心折,怀新尚目存”用折纸和凝视的动作,比喻人们因失去他而内心空落,却仍习惯性保留着对他的记忆。就像我们突然失去重要的人后,还会下意识保留他的生活习惯。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他的生前身后:“寿康骈五福”说他生前健康长寿、福气圆满(五福指古代五种幸福标准),“德爵擅三尊”夸他品德高尚、地位尊贵;但转眼“蠹落芸签冷”写他书签生虫、“蛛悬画戟昏”写门前仪仗结蛛网,形成强烈反差,说明再辉煌的人生也抵不过时间。
最后两句尤为动人:人们看着画像觉得他还“彷佛”在世,但“刻舟痕”的典故(出自《吕氏春秋》,比喻拘泥形式而忽略变化)暗示这种怀念终究是徒劳。就像现在我们在照片里找逝去亲人的影子,其实知道再也触不到真人。
全诗没有直接说悲伤,但通过虫蛀的书签、结网的兵器、模糊的画像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绵长的惆怅。它告诉我们:生命会消逝,但生活痕迹和记忆会留存,这种留存本身既温暖又令人心酸。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