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刘相公)奉召入朝的场景,展现了君臣同心治理天下的气象。
前两句说朝廷急召这位贤臣再度出山,因为他的治国才能深得民心,天下百姓都期盼着他。这里用"生意人心"形容百姓对贤臣的拥戴,就像草木渴望雨露般自然。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赞美刘相公的才能:把他比作商朝名相傅说(辅佐商王的中兴名臣),又说他谈论治国之道能超越道家高人李玄通。接着用"春光老""曙色红"的旅途景色,暗示贤臣日夜兼程赶赴朝廷的忠诚。
最后两句想象皇帝见到贤臣后的欣慰——虽然治国操劳会让天子容颜消瘦,但有了贤臣辅佐,天下都能享受到"代天功"(代替上天施行仁政)的恩泽。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达了对贤臣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