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粉墙青虬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
教且住。
携玉手潜得莫惹冰苔仆。
芳心暗诉。
认香雾长鬟边,好风衣上,分付断魂语。
双栖燕,岁岁花时飞度。
阿谁花底催去。
十年镜里樊川雪,空袅茶烟千缕。
离梦苦。
浑不省锁香金箧归何处。
小池枯树。
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

现代解析

这首《摸鱼儿》描绘了一场充满诗意的黄昏邂逅,以及别后十年的刻骨相思。全词像一部唯美的微电影,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

上片是"黄昏奇遇记"。开篇用"粉墙""青檐"搭建出一个古雅的场景,天色将晚时,男主角偶然遇见一位洛神般的女子。"袜尘微步"的细节描写,暗示女子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两人牵手时小心翼翼怕滑倒的生动画面("莫惹冰苔仆"),让这场邂逅既浪漫又充满生活真实感。

中片转入"甜蜜的烦恼"。女子在风中低语时,发丝间的香雾、衣袂飘动的细节,构成一幅动态的写意画。"双栖燕"的比喻突然转折——本该双宿双飞的燕子,不知被谁惊散,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里埋下了分别的伏笔。

下片是"十年相思录"。用"镜里樊川雪"的意象,将十年岁月压缩成一照镜子的瞬间:鬓发已白如雪,只有茶烟袅袅相伴。"锁香金箧"的细节最动人——那个珍藏信物的匣子不知所踪,就像逝去的爱情无处寻觅。结尾的"一丸冷月"堪称神来之笔,把绵长的思念凝固成夜路上永恒的清冷月光。

全词最妙的是时空处理:从黄昏邂逅到十年回首,用"断魂语"到"离梦苦"的情感线索串联,最后用月光打通时光隧道,让刹那的浪漫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词中那些"冰苔""茶烟""枯树"等意象,既古典又充满现代电影质感,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惆怅。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