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山村五绝 其五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桴自在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

前两句"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像在说:穷一辈子没什么可羞耻的,但真正让人发愁的是连隐居山林都变得困难。这里透露出诗人面临的两难——既不能通过功名改变贫贱处境,又找不到清净的隐居之所。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南海波涛"作比喻:"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桴自在游"。表面写海上风浪太大不能乘小船出游,实际暗指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像惊涛骇浪般让人无法自由行动。那个"乘桴"的典故(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更暗示了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进退两难"的真实感。诗人既不故作清高,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平静地陈述:贫贱我可以忍,但连最后的退路都被封死,这才是最煎熬的。这种困境中的坦诚,反而展现出知识分子的骨气。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