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寓意,传递出温暖、生机与祝福的主题。
前两句"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点明了冬至这个特殊节气——冬至后的第四十六天(古人计算方式),阳气开始复苏,春天即将到来。"三阳"暗指天地人三方的阳气汇聚,展现自然界的生命力。
后两句"帝令天下寿,钻燧教斯民"将自然现象升华为人文关怀。"帝令天下寿"用拟人手法,说上天赐予人间长寿的福泽;"钻燧教斯民"则用钻木取火的典故,既暗示驱散寒冬的温暖,又象征将生存智慧传授给百姓。
全诗通过冬至这个时间节点,巧妙连接了自然规律与人文关怀。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既描绘了节气转换时天地间的生机萌动,又寄托了对百姓安康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