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和与余先后两至湖上不值偶过曾波臣为余写照出所画仲和小像倚瓮独酌须眉皆动为之绝倒因赋短歌
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一位叫徐仲和的朋友两次相约湖边喝酒都没见上面,后来偶然遇到画家曾波臣,看到他为徐仲和画的醉饮小像,觉得特别传神有趣,就写了这首打油诗。
全诗分三个有趣场景:
1. 先夸徐仲和这个"老顽童":五十岁还像小孩一样精神,在海边号称"醉龙"。虽然满肚子学问(著书万卷),但最喜欢装醉来隐藏才华。中秋约我在湖边赏月,结果我出差去了外地(三越指江浙一带)。
2. 错过见面的遗憾:等枫叶红时我再来湖边,没见到活人,只见到画像上的头发胡子(毛发)。画家曾波臣专门画帅哥(佳士),把徐仲和画得特别生动——歪坐在酒坛边(侧理中),豪迈得好像能喝八斗酒。
3. 幽默的结尾:作者自嘲说我这俗人哪配入画,但画家把我也画得神采奕奕。要是再加个舀酒的勺子(鸬鹚杓),就能直接加入徐生酒坛边的醉汉行列了。
全诗妙在:
- 把严肃的"怀才不遇"写成朋友装醉的幽默
- 用"醉龙""吸八斗"等夸张比喻突出朋友豪爽
- 最后把自己也写进画里,显得特别有生活趣味
-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读着就像看三个老友开玩笑
最精彩的是"须眉皆动"这句,把静态画像写得胡子眉毛都在动,仿佛能看见画中人醉醺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