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珠江边一个充满诗酒风情的夜晚,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当地独特的风情。
前两句"珠江月上海初潮,酒侣诗朋次第邀"像电影开场:月亮刚从珠江水面升起,晚潮初涨,诗人正被一群爱喝酒作诗的朋友们轮流邀请聚会。这里用"次第邀"三个字,让人仿佛看到朋友们热情相邀的热闹场面。
后两句"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魂消"最有趣。诗人和朋友们在聚会中唱起了一首叫《招郎吊秋喜》的粤语民歌(这是当时广东流行的民间小调),当唱到"桃花间竹"这句歌词时,大家都被深深打动。"桃花间竹"可能是歌词中最动人的部分,也可能是某种令人陶醉的曲调转折。用"最魂消"来形容,就像我们现在说"听得人都酥了"。
全诗妙在把对友人的思念,藏在热闹的聚会场景中。看似在写珠江夜饮、听歌的快乐,实则通过"怀人"的题目,让人感受到:正是因为朋友不在身边,才会特别回忆这些共同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特别是那些只有当地人才懂的民歌乐趣,更显得这份思念真实而独特。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