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梵大师真赞
熙然而温,同尘相也。
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
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
渊然而深,饱儒术也。
悠然而思,入诗律也。
钵囊如空,不受实也。
室中生光,无长物也。
十有七年,为法城堑也。
五十八夏,圭璋无玷也。
斩然而秀,出火宅也。
漻然而化,薪火息也。
子孙绳绳,奉承丹青。
眸子睟明,吾⑴观其役物之智。
袖手微笑,人挹其临财之清(以上《山谷集》卷一四)。
现代解析
这首《宝梵大师真赞》是对一位高僧宝梵大师的赞美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大师的品格和修行境界。整首诗分为几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大师的内心世界和外在风范。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宝梵大师的外在气质:“穆然而肃,毗尼藏也。”意思是大师庄严肃穆,像一座宝藏,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接着,“熙然而温,同尘相也。”表现了大师虽然修行深厚,但待人接物却温和亲切,与世俗并无隔阂,体现了他的慈悲与包容。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大师内在修行的赞美:“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大师虽然沉默寡言,但他的言行却如同佛教中的“龙象”,象征着极高的修行境界。“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还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虽然是出家人,却有着将相般的胸怀与智慧。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深入描绘了大师的内心世界:“渊然而深,饱儒术也。”大师的思想深邃如渊,不仅精通佛法,还饱读儒家经典,学识渊博。“悠然而思,入诗律也。”他的思维悠然自得,仿佛与诗歌的韵律融为一体,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随后,诗人用几个生动的比喻来表现大师的修行成就:“钵囊如空,不受实也。”大师的钵囊空空如也,象征他不执着于物质,心境纯净。“室中生光,无长物也。”他的房间虽然简朴,却充满了光明,象征着他的内心清净无染。
诗的结尾则是对大师一生修行的总结:“十有七年,为法城堑也。”大师十七年来,像城墙一样守护着佛法。“五十八夏,圭璋无玷也。”五十八年来,他的品德如同无瑕的美玉,纯洁无瑕。“斩然而秀,出火宅也。”他终于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脱离了“火宅”(即烦恼的象征)。“漻然而化,薪火息也。”他的修行达到了最高境界,如同薪火熄灭,归于平静。
最后,诗人描绘了大师的传承:“子孙绳绳,奉承丹青。”大师的弟子们一代代传承他的教诲,如同丹青一般永不褪色。“眸子睟明,吾观其役物之智。”大师的眼神明亮,展现出他驾驭万物的智慧。“袖手微笑,人挹其临财之清。”大师袖手微笑,面对财富依然保持清净,展现了他在世俗中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宝梵大师外在气质和内在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高僧的智慧、慈悲与超脱,表达了对大师的无限敬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