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新曲传供奉,名花擅洛阳。
风神应国色,标格自天香。
百草皆为隶,孤丛特拟王。
沈香亭在否,今古笑三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牡丹的尊贵与美丽。

首联“新曲传供奉,名花擅洛阳”直接点明牡丹的地位——它像宫廷乐曲一样被珍视,又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典故突出其盛名。这两句像开场白一样,瞬间把牡丹的“明星光环”展现出来。

颔联“风神应国色,标格自天香”用拟人手法描写牡丹的气质:既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国色),又有与生俱来的高雅香气(天香)。“风神”二字特别传神,仿佛牡丹是位自带仙气的女神。

颈联“百草皆为隶,孤丛特拟王”用对比制造戏剧性——其他花草在牡丹面前都像仆从,唯独它像君王般傲然独立。这里“拟王”的比喻大胆又贴切,让人联想到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暗含牡丹不媚权贵的品格。

尾联“沈香亭在否,今古笑三郎”借用唐玄宗沉香亭赏牡丹的典故。诗人用调侃的语气说:当年玄宗为牡丹建亭的奢华早已成空,只留下后人笑谈。这里既有对牡丹永恒魅力的肯定,又暗含对统治者奢靡的讽刺。

全诗最妙的是双重视角:既像追星族般狂热赞美牡丹(“国色天香”“百花之王”),又像历史评论员般冷静反思(笑谈玄宗)。这种矛盾恰恰展现了牡丹的魅力——它既是人间富贵花,又是超越时代的文化符号。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原来赏花不仅是看漂亮,更是在读一部浓缩的历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