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泰泉草堂避暑四首 其三

农野希时雨,閒居自素风。
落霞山向背,鸣犊水西东。
散发调金奏,抽毫想雪宫。
道心休远鹜,北郭有崆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乡野、享受自然之乐的闲适生活,同时透露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前两句写农村渴望及时雨,而诗人自己则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希时雨"暗示农事重要,而"自素风"则表现诗人不慕繁华的品格。三四句用落日余晖中的山影和牛犊的叫声勾勒出宁静的田园风光,山水的方位变化让画面充满动感。

五六句写诗人散开头发(表示放松),调弄琴瑟,提笔作诗时联想到传说中的雪宫(象征高洁),展现文人雅趣。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劝诫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因为就在城北就有崆峒山(暗指修道圣地),意思是高尚的境界其实就在身边,不必远求。

全诗妙在将日常景物与精神追求自然融合,通过晒谷场、牛叫声这些农家场景,与弹琴作诗、修道悟道这些文人雅事并置,告诉人们:超脱的境界不在远方,而在于以平常心发现眼前生活的诗意。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适淡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生活即修行"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