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八十六

父母是怨家,生一五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皆⑴家里。
阿耶替役身,阿娘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煞人子。
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
虫蛇来报恩,人子合如此。
前怨续后怨,何时逍祖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白眼狼”孩子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家庭悲剧的轮回。

开头就说父母和孩子是“怨家”(仇人),生了个“五逆子”(不孝子)。父母辛苦把孩子养大,结果这孩子根本不中用——既不肯干活,还动不动从家里逃跑。老父亲不得不替儿子去服劳役,老母亲活活被气死。诗人痛心地说:这孩子从娘胎里就带着恶毒,简直就是来“杀人”的索命鬼。

最扎心的是结尾的反思:诗人认为这是前世欠的债,今生来讨债了。用“虫蛇报恩”作对比(虫蛇都知道报恩),可人类的孩子却如此狠毒。前世的恩怨没完没了,就像祖祖辈辈逃不掉的诅咒。

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
1. 用家庭日常场景写人性黑暗,不孝子的行为每个细节都让人血压升高
2. 创造性地用“讨债鬼”来解释家庭悲剧,比单纯说教更发人深省
3. “虫蛇报恩”的对比特别犀利,连动物都不如的人,才是真讽刺
4. 最后“怨怨相报”的结论,把个人家庭问题上升到命运轮回的哲学高度

就像现在人说的“原生家庭诅咒”,古人早用诗歌道破了这种代际伤害的可怕循环。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