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庆成诗 其二
有宋乘炎运,于今迈百年。祖功虽不易,子圣自能传。
宝历迎长至,神丘放大圜。灵宫千福降,清庙一诚专。
翠仗钩陈下,青城斗极边。侧班回众弁,虚次待高烟。
晦雾初宵断,晴云未晓鲜。天形何磊落,帝步亦周旋。
丽泽沾鱼鸟,休歌被筦弦。欢声兼岳动,和气与春连。
在昔开鸿业,斯民入化甄。监危常栗栗,受祉更乾乾。
此日膺神筴,孤臣老禁筵。愿将成命颂,独奏迩英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在皇家祭祀大典后写的庆贺诗,用庄重又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祭祀的盛大场面,同时歌颂了宋朝的国运昌隆。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六句)
诗人先点明宋朝继承天命已近百年,虽然先祖创业艰难,但现在的皇帝("子圣")有能力延续盛世。接着描写冬至皇家祭天的准备——打开历书选吉日,在圆形祭坛("神丘大圜")举行仪式,虔诚的诚意感动神灵降下福泽。这里用"宝历""神丘"等词突出皇家威严。
中间部分("翠仗钩陈下"到"和气与春连")
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祭祀现场:
- 仪仗队举着翠绿旗帜("翠仗")护卫,祭坛建在北斗星对应的方位("斗极边"),百官按次序站立等待皇帝点燃祭烟。
- 天气也来助兴——夜雾散去,朝云鲜亮,天空开阔("天形磊落"),皇帝步履庄重绕行祭坛。
- 用鱼鸟沾恩、音乐回荡的细节,表现万物欢欣,最后升华到欢呼声震动山岳,祥和之气如春天永驻。这些描写让严肃的仪式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结尾部分(最后八句)
诗人由盛况联想到治国:百姓受教化安居乐业,但君王仍要像站在悬崖边一样谨慎("监危栗栗"),才能持续获得上天赐福。最后以谦卑口吻收尾——自己作为老臣,愿把这场完美祭祀写成颂词,亲自到皇帝书房("迩英"指宋代皇帝听讲学的地方)诵读,既表忠心又暗含劝谏之意。
诗歌亮点
1. 画面感强:从仪仗、天气到声响,多角度渲染出祭祀的恢弘气势。
2. 双线表达:表面写祭祀流程,深层强调"居安思危"的治国理念。
3. 分寸得当:作为臣子的诗,既赞美国运又不显得过分谄媚,结尾的劝诫含蓄得体。
全诗犹如一部庄严的纪录片,既有宏大的国家叙事,又藏着诗人对王朝长治久安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