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岭

未及翠微际,已惊登顿频。
天高瓯越小,地僻烟霞新。
修竹不知日,老松无意春。
庵门俯䆗窱,亭槛入嶙峋。
山店茶为市,僧厨笋作薪。
杖声青玉戛,笠影白云皴。
势峻关依险,时清戍少人。
上方听转梵,暂可息劳尘。

现代解析

《仙霞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仙霞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岭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诗的开头,诗人还没到达山顶,就已经感到攀登的频繁和艰辛。他提到天空高远,瓯越(古代地名,泛指东南地区)显得渺小,而这片偏僻的土地上,烟霞却显得格外新鲜。这里的“烟霞”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和霞光,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接着,诗人看到了茂密的竹林和古老的松树。这些植物似乎不受时间的限制,竹林不知道太阳的起落,松树也不在乎春天的到来。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和宁静。

然后,诗人来到了一座庵门,门前的亭子建在嶙峋的山石上。山脚下的茶店用茶叶做买卖,僧人的厨房用竹笋当柴火。这些细节描绘了山中的生活场景,显得质朴而自然。

诗人用杖敲击青石发出的声音,戴着斗笠的身影映在白云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这里的声音和影像交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山势险峻,关口依险而建,但因为时代和平,驻守的士兵很少。诗人在山顶听到梵音(佛教诵经声),感到暂时可以放下尘世的劳累,享受片刻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仙霞岭的壮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感受。诗中有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世俗劳累的短暂逃避,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