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歌
沙渠土司悍且豪,大为容美小散毛。
纳地久降诸峒长,尚存苗种悬苗刀。
此刀出匣三尺水,吴潭素练翻秋涛。
春鹏长尾自皎洁,鸊鹈安用寻常膏。
蛮儿矫健逞身手,累年剽掠横相遭。
官军缓攻议剿抚,民居杂处思奔逃。
留兹利刃经战斗,往往深夜闻鸣号。
即今向化买牛犊,兼有就学娴风骚。
朝廷德威加四海,金兵不向皋兰鏖。
罗平妖鸟避鹰隼,大宛天马随蒲萄。
东南自充财赋薮,零星荒土轻秋毫。
我来割符已数月,喜见风俗勤耕陶。
蛮君发冢一十二,苍藤绿树啼猧猱。
奠安有方赖守牧,奸宄屏迹弓矢韬。
此刀弃置常不用,遥看日月霜天高。
纳地久降诸峒长,尚存苗种悬苗刀。
此刀出匣三尺水,吴潭素练翻秋涛。
春鹏长尾自皎洁,鸊鹈安用寻常膏。
蛮儿矫健逞身手,累年剽掠横相遭。
官军缓攻议剿抚,民居杂处思奔逃。
留兹利刃经战斗,往往深夜闻鸣号。
即今向化买牛犊,兼有就学娴风骚。
朝廷德威加四海,金兵不向皋兰鏖。
罗平妖鸟避鹰隼,大宛天马随蒲萄。
东南自充财赋薮,零星荒土轻秋毫。
我来割符已数月,喜见风俗勤耕陶。
蛮君发冢一十二,苍藤绿树啼猧猱。
奠安有方赖守牧,奸宄屏迹弓矢韬。
此刀弃置常不用,遥看日月霜天高。
现代解析
《苗刀歌》这首诗通过描绘苗刀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
诗的开头提到沙渠土司的强悍与豪迈,以及苗刀的来历。苗刀不仅是武器,更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它出鞘时如秋水般寒光闪烁,象征着苗族的勇武与坚韧。
接着,诗人描述了边疆地区的动荡历史。苗民曾因剽掠而与官军冲突,官军则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苗刀在这些战斗中反复使用,深夜的号角声仿佛在诉说那段历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边疆地区逐渐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苗民开始融入中原文化。诗中提到苗民买牛耕种、学习诗书,展现了他们从武力抗争到安居乐业的变化。朝廷的德威使得边疆安宁,金兵不再来犯,妖鸟避让,天马随葡萄而来,这些都是和平繁荣的象征。
诗人作为地方官员,目睹了这些变化,感到欣慰。他看到苗民从过去的发冢(盗墓)行为转变为勤劳耕作,社会风气逐渐淳朴。苗刀也因此被弃置不用,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苗刀的命运,展现了边疆地区从战乱到和平的过程,以及民族融合的历史。诗人表达了对边疆稳定的喜悦,同时也强调了治理边疆的重要性。最后,苗刀的弃置与高悬的日月形成对比,象征着边疆的安宁与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