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让人心疼的故事:净慈寺门口有棵百年老松树,像巨人一样直插云霄,和寺里的和尚们是多年的老朋友。大家都盼着这棵树能再活一千年,结果赵府尹一声令下,斧头就把树砍光了。
诗人用对比手法写得特别生动:
1. 先写树有多好——百尺高的松树像连接着天空("接天高"),树枝投下的影子像龙蛇游动("龙蛇影"),风吹过时像在演奏交响乐("风雨号")。
2. 再写砍树后的惨状——窗户前再也看不到婆娑树影,耳边听不到风吹松涛,连早上出门的白鹤晚上回来都找不到家了(用鹤巢被毁暗示生态破坏)。
最戳心的是最后两句,用白鹤的遭遇打了个比方:就像你早上出门上班,晚上回家发现整栋楼都被拆了,连个窝都不剩。诗人没说半个"痛心"字眼,但通过老松树和白鹤的遭遇,把对破坏自然、毁坏文物的愤怒全表达出来了。
这诗就像现在的"环保抗议诗",用老百姓都懂的画面告诉我们:砍掉的不只是棵树,是大家的共同记忆,是人与自然的美好联系。
释道济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