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诗人站在高处,上可触青天,下可俯瞰城市,感叹来到这里游玩,不必再羡慕那些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的风轻云淡,旗帜和幢影都静止不动,仿佛时间也停滞了;而在云层之外,却能听到杵臼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诗人通过与海鸥为伴,渐渐放下了世俗的机巧和纷扰,仿佛从梦中醒来,意识到世间的纷争和追逐不过是虚幻的。他渴望有一天能完全融入这丹房(指隐居之地),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慰藉。然而,他自嘲自己的吟咏之身太过瘦弱,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词的核心在于表达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高处的宁静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些许无奈。这种情感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在喧嚣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人。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