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笔

爱重寄文房,慇勤谢远将。
兔毫刚且健,筠管直而长。
静录新诗稿,闲抄旧药方。
自馀无所用,足以养锋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谢人惠笔》是一首感谢朋友赠送毛笔的温馨小诗,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礼物的喜爱和实用价值。下面我用大白话拆解它的魅力:

1. 礼轻情意重
开头两句"爱重寄文房,慇勤谢远将"直接点题:朋友特意从远方寄来毛笔(文房四宝之一),这份情谊让作者感动,所以要郑重道谢。就像现在朋友给你寄手账本,你会发朋友圈感谢一样。

2. 夸笔好
"兔毫刚且健,筠管直而长"是夸毛笔质量好:笔头用兔毛做的(兔毫)又硬挺又有弹性,笔杆(筠管)是竹子做的又直又长。就像现在夸一支钢笔"金属笔身有质感,出墨流畅"。

3. 用途实在
"静录新诗稿,闲抄旧药方"说这支笔的日常用途:安静时抄写新写的诗,空闲时记录药方。说明作者是个爱写诗又注重养生的文化人,笔不是摆设,真的天天用。

4. 知足常乐
最后两句最有趣:"自馀无所用,足以养锋铓"意思是除了写诗记药方,这笔也没别的用了——但这就够好了!就像现在人说"这手机不能打游戏,但拍照发微信够用了",透着朴实满足感。

整首诗亮点
- 把普通的谢礼写得生动具体,兔毛、竹竿的细节让人仿佛摸到这支笔
- 通过"抄诗稿、记药方"的生活场景,展现古代文人的日常
- 结尾的幽默感:明明很珍惜,偏说"笔也没啥大用",反而更显珍视

就像现在朋友送你一支好钢笔,你嘴上说"我就签个快递单用用",其实天天揣包里舍不得丢,是一个道理。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