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阻风

行止原难必,天涯信短篷。
明知满槽水,不敌石邮风。
高枕沈舟外,微吟折苇中。
向来多逆境,阅历已成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台儿庄阻风》通过描写行船遇风的经历,表达了人生无常、逆境中坚韧豁达的智慧。

前两句写人生就像漂泊的小船,行程难以预料("行止原难必"),只能随波逐流("天涯信短篷")。这里用"短篷"指代小船,暗示人在命运前的渺小。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了与风浪搏斗的场景:明明看到河水充足("满槽水"),却敌不过石邮的狂风;人在船上就像沉舟侧卧("高枕沈舟外"),在芦苇折断般的危险中仍低声吟诗。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充满象征——人生常常看似准备充分,却仍被意外打乱节奏。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经历太多逆境后("向来多逆境"),自己已经从少年熬成了老翁("阅历已成翁")。这里的"翁"不仅是年龄增长,更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就像老人看透世事一样,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再焦躁,反而能在风浪中保持吟诗的雅兴。

全诗妙在将自然界的风浪与人生困境完美对应,用"折苇""沉舟"等具体意象让抽象的命运变得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在逆境中的幽默与淡定——明知狂风难敌,却不慌不忙,这种"与命运和解"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面对挫折时特有的智慧。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