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登澄迈西四十里宿临皋亭补东坡遗

天下至穷处,风烟触地愁。村嚣闻捉拗,岸汁忽西流。

鸟道通儋耳,鲸波隔万州。趁鸡行落月,悽断在蛮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荒凉的地方,以及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

开头两句“天下至穷处,风烟触地愁”直接点明这是天下最偏僻穷困的地方,连风和雾都带着愁苦的气息。这里的“穷”不仅是物质匮乏,更指精神上的孤寂。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展现旅途艰辛:“村嚣闻捉拗”写村里吵闹声夹杂着争执声,暗示环境嘈杂;“岸汁忽西流”用河水反常西流比喻行程不顺;“鸟道通儋耳”说山路窄得像鸟道般险峻;“鲸波隔万州”形容海浪如巨鲸阻隔归途。这些意象都在强调路途的艰难与阻隔。

最后两句“趁鸡行落月,悽断在蛮讴”最动人:诗人趁着鸡鸣赶路,在残月下听着异乡的民歌,感到无限凄凉。“蛮讴”指当地土著的歌谣,陌生的曲调更勾起思乡之情,一个“断”字道尽漂泊者的心碎。

全诗妙在将地理上的偏远与心理上的孤寂完美结合,用“捉拗声”“西流水”“鸟道”“鲸波”等鲜活的比喻让读者身临其境,最后落在月夜异乡的歌声上,留下悠长的余韵。普通人读来也能感受到:原来古人面对陌生环境时,和我们一样会感到孤独与乡愁。

0